【信息时报】下腹隐痛别大意,可能是肾动脉瘤作祟

2020-12-15

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 信息时报讯(记者:刘俊 实习生:李淑珩 通讯员:潘曼琪、彭福祥)下腹时常隐痛别大意,可能是肾动脉瘤作祟,赶紧排除这种“定时炸弹”。

          11月,时常下腹隐痛而没有引起重视的刘某,被查出肾动脉瘤,随时面临破裂大出血的生命危险。为了保住肾功能,他从重庆跨越千里来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,在该院接受介入新技术治疗后,刘某的巨大肾动脉瘤被成功封堵,还保住了肾功能。

 


通讯员供图


          提心吊胆 巨大动脉瘤可能随时“爆炸”

 

          刘某坦言,今年5月体检时,他的体检结果显示一切正常。殊不知从8月初开始,早晨醒来后时常出现右下腹部疼痛的症状,平常也有间歇性隐痛。他本以为只是阑尾炎,没有引起重视,加之工作原因也未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。

          11月8日,刘某通过B超检查发现右肾上部主动脉处有一巨大病灶,疑似动脉瘤。后经增强ct复查发现,动脉瘤达到6.0cm×5.5cm×5.0cm,已经压迫了右肾盏及肾盂,伴有轻度积水,更出现了动静脉瘘,血压最高达到180。当时情况十分紧急,随时面临破裂大出血的生命危险,倘若动静脉瘘不及时解决还会导致心脏功能衰竭。

          刘某在服用降压药使血压得到控制的情况下,动员全家力量,提心吊胆地在重庆、成都历经20多天多方求医,但很多医院都告知他无法保留肾功能,建议切除右肾或者彻底栓塞。但由于检查时透过肾GFR评估,发现右肾剩余部分仍具有功能,全家人都希望能够尽量保留右肾,于是他开始向全国各地的朋友们进行求助。


          千里求医 介入新技术成功保肾


          通过在网络上多方搜索病例,刘某发现2014年中山一院曾为一患者成功进行了肾脏切除、体外修复、自体移植手术,便决定跨越千里从重庆来到中山一院求医。

          12月4日,刘某入住中山一院器官移植二病区后,负责治疗的李军教授、邓荣海教授结合其检查结果,多次谨慎诊断,并邀请放射介入科的黄勇慧教授、向贤宏副教授进行会诊。

          李军教授表示,刘某的病情主要需解决高血压、动脉瘤和保留残肾功能三个问题,经探讨发现为其实施弹簧圈栓塞术存在一定的难度。于是最终决定采用通过介入新技术进行治疗保肾的手术方案。12月10日,由向贤宏副教授主刀为其开展手术,黄勇慧教授现场指导,卢顺医生辅助,手术耗时30分钟左右。

          据黄勇慧教授介绍,手术采用局部麻醉,首先在患者股动脉上,通过介入穿刺技术建立一个牙签直径大小的通道,然后将导管在X线监测下超选择插入肾动脉病变部位,精确定位释放封堵器,并通过血管内造影,明确封堵效果以及对正常肾实质血供的影响。明确封堵效果和安全后,再完全释放封堵器。通过这样一系列的精准操作,一个直径大约6cm的巨大肾动脉瘤被完美地封堵,同时右肾2/3至4/5的肾功得以保留。刘某告诉记者,术后第二天,他就已经能够下地活动,各项指标都恢复正常,血压也不再需要通过药物进行控制。


报道链接:http://wap.xxsb.com/content/2020-12/14/content_130421.html 

报道时间:2020-12-14